玻璃供应减少掩盖需求弱化 后期基本面如何?
点击次数:2020-07-18 16:36:18【打印】【关闭】
2019年3月底,玻璃上行后高位震荡,2020年4月底玻璃持续上行,期价到2013年以来的新高,为什么这么强?除了近期库存持续下滑外,玻璃近两年上涨的主逻辑是什么?
一、国产量负增长
供应端减少明显,2019年国产量负增长,2020年1-6月累计同比负增长。
后期随着点火生产线增多(利润驱动生产线加快点火),供应增加,但国产供应增速仍是低位(-0.18%到-0.7%),出口拖累需求,加大国内供应压力。
二、需求负增长
需求端一直再提房地产竣工潮,真实消费增速低位,因此近两年行情的主导并不是需求。
按照5-7月的高水平去库,10月底可以到较低的库存水平,但是10月底,累积需求增速在-10%,2019年在-0.42%。
需求下滑幅度较大,供应下滑幅度小,接近去年水平,后期仍处于国产环比走好、同比低、出口少、表需增速高、去库、但需求增速同比低的状态,且供需边际是走弱的。
这里需要关注需求是否能持续维持5-7月的水平,水泥磨机开工率下滑幅度超过季节性影响,赶工潮是否结束?如果赶工潮结束,需求下滑幅度更大。
6月份新开工、竣工、销售面积累积同比低位,分别-7.6%、10.5%、-8.4%,玻璃消费增速-18.79%,数据基本吻合。
三、库存下滑明显
2019年底全行业低库存,2020年存在再库存动力。
库存仍处于历史上边界,库存去化到去年低位水平,仍需时间。
后期在需求稳定下,预估仍是去库过程,去库仍会伴随着价格上行存在质疑,倾向于价格高位震荡去库。
四、生产利润高,期货高升水
玻璃期货高于突破生产成本和广州高现货价格区间,按历史轨迹,期价严重高估。
玻璃生产利润高位,主要是玻璃涨价和上游纯碱跌价导致的高利润,生产成本在1000元/吨附近,近三年成本在1150-1350元/吨,即使后期纯碱上涨,涨幅也有限,对应玻璃成本抬升少,玻璃不存在成本端支撑。
期货高升水,玻璃基差历史低位,比较近几年历史低位基差看,都是伴随着期价的回调,回调后高位震荡。
九一价差并不高,说明对远期需求看好,预期打的足,存在预期修正,即九一价差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