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玻璃栈桥无“国标”,让人“高处不胜寒”

点击次数:2019-11-10 12:01:40【打印】【关闭】

不建一座玻璃吊桥或者玻璃栈道,就落伍了,中国的景区正在被裹挟进这样一个现实里。“排除一些知名度极低的景区,目前国内的玻璃吊桥、栈道、观景平台等项目已经超过2

不建一座玻璃吊桥或者玻璃栈道,就落伍了,中国的景区正在被裹挟进这样一个现实里。“排除一些知名度极低的景区,目前国内的玻璃吊桥、栈道、观景平台等项目已经超过2000个。”杜洪波是一个景区投资人,从事了多年生态景区的设计和开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玻璃栈道、玻璃吊桥在国内走红,是从湖南省张家界“云天渡”玻璃桥这个“明星项目”开始的。(11月7日《中国新闻周刊》)

张英

玻璃吊桥和玻璃栈道近几年越来越火,是不少景区都有的“网红景点”,去这些桥上或栈道上体验一下刺激惊险,再拍个照,成了不少游客外出旅游的首选。目前,从普通玻璃桥面到5D“破裂效果”,再到最新款的9D玻璃桥,全国各种系列的玻璃桥项目已经高达2000多个。

毋庸置疑,这些玻璃桥带来的旅游经济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几乎成了各景点的“印钞机”。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总投资额为2.6亿,可“云天渡”景点自2016年投入市场后,在玻璃桥的吸引下,至今已接待游客达76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12亿元,可谓回报丰厚。北京京东石林峡415平方米的玻璃观景台,也使得当地的游客量剧增,从以往全年的不到10万人次猛增到如今的每年70万人次。

景区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乐不可支,但在“刺激”和“尖叫”旅游经济的背后,却是令人惊愕的管理漏洞:整个行业无行业规范、无验收标准、无监管主体。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们前往旅游体验的玻璃栈道或玻璃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标准,工程质量也是千差万别,而无监管主体则意味着各地的工商、安监、国土等监管部门对此并没有实施监管,无监管即无约束,那么安全性也就没有一个可靠的保障。事实上,近两年来玻璃桥、玻璃栈道的安全事故确实频发,也造成了人员伤亡,这些都迫切需要相关的措施出台,将追求旅游经济而大批量投建的玻璃桥、玻璃栈道切实监管起来。

尽管目前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强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的通知》,河北省也于今年出台了全国首个专门针对玻璃栈道、玻璃吊桥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但这远远不够。景区转型升级之下,试图通过刺激旅游体验提升经济收入的冲动,使得运营者极容易冒险投建类似项目,且在尚无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压缩成本投入,埋下安全隐患。况且,现在正在使用的一些玻璃桥、玻璃栈道,也不排除存在质量隐患的可能性。

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公共政策,统一行业标准,对于目前花样繁多的玻璃景观项目,尤其是那些“三无”玻璃景观项目,应就其质量和安全进行重新评估和论证,不符合标准的必须停止运营,限期整改,以免在安全不够之下让游客“高处不胜寒”。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