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合肥一住戶家中凌晨失火 保安砸碎玻璃翻入火場救出兩人

点击次数:2018-01-03 08:55:17【打印】【关闭】

保安敲碎這面玻璃幕牆,翻入火場救出被困的兩人。 室內已被濃煙熏得一片漆黑。昨日凌晨,合肥一居民家中突發大火,2人被困火場。消防人員在救援時發現,失火住戶家的電動車

保安敲碎這面玻璃幕牆,翻入火場救出被困的兩人。

 

室內已被濃煙熏得一片漆黑。

昨日凌晨,合肥一居民家中突發大火,2人被困火場。消防人員在救援時發現,失火住戶家的電動車正在客廳中充電,明火將電動車吞噬后,散發出大量黑煙。火災發生后,小區保安將一面玻璃幕牆砸碎,打通了一條逃生通道,將被困人員一一背出。

記者從合肥消防了解到,這是今年接到的首起電動車室內失火警情。而就在去年12月31日,公安部發布關於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其中提到應盡量不在個人住房內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

現場

凌晨大火,保安及時救人

家中凌晨大火,電動車正在充電

“我打開房門往外跑,發現樓道裡都有黑煙了。”昨日凌晨4時許,元一柏庄小區5號樓的2樓住戶在睡夢中被嗆鼻的黑煙驚醒,起床查看發現,黑煙從1樓住戶家中散出。

此時,大火已在5號樓1樓住戶的客廳燃燒了起來。隨著失火住戶房門被打開,大量的黑煙涌入了樓道。“大火從客廳裡燒起來的,室內已經斷電了。”一名保安回憶,通過門口觀察發現,兩輛電動車都已被明火吞噬。隨后趕到的消防人員証實,他們在滅火時發現,室內客廳有電動車在充電。

昨日,記者在火災現場看到,失火單元樓樓道的牆壁已被濃煙熏黑,室內客廳不少物件被大火燒毀。火勢雖未蔓延到其他房間,但牆體也被熏黑,被褥、桌子等被蒙上了一層黑灰。北側一間臥室的玻璃幕牆已被砸碎,窗台下還留下了一雙女士皮鞋。

“聽說他家剛剛裝修,估計損失不小。”一名鄰居說,好在大火被及時扑滅,未殃及到鄰居家。

保安砸碎玻璃,翻入火場救出兩人

在消防人員趕到前,一名男子通過大門從室內逃出。或因吸入了大量黑煙,再加上逃生的慌亂,男子已語無倫次,只是不斷重復室內還有人,要進去救人。

較先趕到現場的保安郭洋告訴記者,在接到2樓住戶的求救后,在附近巡邏的他迅速趕到5號樓。此時,在樓房北側衛生間內,一名中年女子一邊大呼救命,一邊哭泣。“衛生間窗戶裝了防盜窗,我拽了幾下都沒用。”郭洋說,由於失火點在客房,距離門口較近,通過房門逃生的通道已被阻斷。

情急之下,郭洋想到了北側一間臥室的玻璃幕牆,此處因為無法打開,住戶都沒有安裝防盜窗。郭洋摸黑在地上撿起一塊磚頭,使勁地砸碎了鋼護玻璃,就此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

翻入室內的郭洋發現,臥室住著一名10來歲的小女孩,雖然火勢未蔓延至此,但小女孩急得在室內不知所措,外套和鞋子都沒穿。郭洋將床上的棉被鋪在窗台上,蓋住了玻璃碎片,將小女孩從此處背了出來。來不及喘口氣,郭洋再次翻入室內,找到了躲在衛生間內呼救的女子,引導她到臥室來,又通過缺口將她背了出來。

確定室內再無人員被困后,郭洋顧不上包扎被玻璃碎片劃傷的右手,又和同事一起,加入到滅火的隊伍中。

調查

電動車充電亂象仍普遍存在

系今年接到的首起電動車失火警情

該住戶家中為何在凌晨時分突發大火?記者在小區採訪時得到的說法是,火災的“罪魁禍首”就是客廳內正在充電的電動車。

記者在失火小區採訪時發現,樓道單元樓內張貼有“禁止在樓道停放電動車以及為電動車充電的”的提醒。“我們小區有專門的電動車車庫,可以投幣充電,保安也會不定時去巡查。”元一柏庄小區物業負責人姜昌權告訴記者,每天傍晚時分,保安都用喇叭引導騎電動車回家的居民,不要將電動車推入家中或私拉電線在樓下充電,以免引發火災。但部分業主為了圖方便,不願意停在地下車庫,就停在家中或樓下充電。姜昌權說,作為分管安全工作的負責人,他知道電動車失火的后果。“火不大,但是煙特別大。昨日失火的這家就是這種情況,電動車很快就燒光了,一屋子都是煙,如果不是保安砸窗救人,室內兩人可能都會有危險。”

記者從消防部門了解到,這是今年接到的首起電動車在室內失火的警情,但火災是否因電動車充電引發,目前還有待調查。

公安部剛下發通告規范電動車充電

2017年12月31日,公安部在官網發布關於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其中提到,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行為,嚴禁在建筑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者為電動車充電。該通告中還明確提到,應盡量不在個人住房內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確需停放和充電的,應當落實隔離、監護等防范措施,防止發生火災。

隨后,記者在多處居民區探訪發現,電動車充電亂象仍普遍存在,特別是在居民自建樓房住宅區,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將電動車置於樓道中充電的情況隨處可見。

在清溪路與西二環路口附近一處自建兩層民房,仍有幾輛電動車停放在狹窄樓道內,電線從室內引出后糾纏在一起,其中一輛車還在充電。在南淝河路一處城中村的自建樓房門口,也停放著許多電動車,還有幾輛電動車在使用同一塊插座充電。“這裡租房的人幾乎人手一輛,停遠了怕被偷,隻能放在過道上。”一位租戶說。而就在2016年,該處曾發生一起電動車充電引發的火災,10多輛電動車被悉數燒毀,好在居民逃生及時,才未造成人員受傷。

記者來到高層樓房居民小區探訪,雖未發現樓道停放電動車的現象,但將電動車停在樓下私拉電線充電並不少見。這些電動車主將電線從家中窗戶拋到樓下,有的甚至未對插座進行保護,一旦下雨極有可能造成短路。

記者在銅陵路一新建居民小區看到,有一住戶將插座放在了色拉油空桶中保護,一旦充電再取出。“雖然保護插座不淋雨,但充電時要是下雨還是很危險。”該小區物業說,對於這種現象物業也會進行勸阻,但收效甚微。

實驗

電動車不到兩分鐘被燒成骨架,毒煙更致命

2016年12月8日,合肥市消防支隊聯合中國科技大學火災實驗室,在合肥消防特勤訓練基地進行了一次現場試驗,結果令人吃驚:一輛停放在2樓樓道內的電動車起火后,濃煙很快封堵了逃生通道,在明火燃燒100秒時,火焰中心溫度達到995℃、煙氣溫度80℃。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樓上樓下都充斥著刺鼻的濃煙﹔而電動車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並伴有劇烈的爆炸聲。火勢越來越大,最高的時候,達到兩米多高。不到兩分鐘的時間,電動車基本隻剩下了一副骨架。

中科大火災實驗室博士陳欽佩稱,60℃是人體在火場中耐熱極限溫度,如不採取合理的逃生方式,高溫毒煙比明火更加致命。

據消防人員介紹,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電動車的裝飾性部件使用的幾乎都是易燃材質,所以很容易點燃,一旦著火,會迅速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

晨報記者 周勇 文/攝

■提醒

嚴禁私拉電線充電

記者從合肥市公安局了解到,去年合肥電動車失火的警情屢屢發生,雖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卻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例如去年1月,合肥翠竹園西村充電電動車突起火,殃及兩輛轎車被燒毀。

合肥消防提醒,電動車充電要到指定的地點或者使用智能充電樁,充電時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並將充電器放置在比較容易散熱通風處,嚴禁私拉亂接電線進行充電。充電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充電器過熱引發火患。盡量避免在雨天、積水路段行駛,以防電機進水,充電時短路著火。車主應加強對電動車的電線、電路等方面的檢查,防止接觸不良引起接觸點打火、發熱,避免線路老化、磨損而造成短路、串電事故的發生。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