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烈焰淬炼 玻璃闪烁生命光彩─84岁意大利名家访沪展作品

点击次数:672017-09-06 09:40:44【打印】【关闭】

 图: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右二)向媒体介绍他创作的“恐龙”系列作品
受到琉璃工房创始人杨惠姗和张毅的多年邀请,世界知名的玻璃吹製艺术家利诺.塔亚彼耶得

 图: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右二)向媒体介绍他创作的“恐龙”系列作品
受到琉璃工房创始人杨惠姗和张毅的多年邀请,世界知名的玻璃吹製艺术家利诺.塔亚彼耶得拉(Lino Tagliapietra)在八十四岁高龄,首次来到中国举办个人展览,带来四十八件中大型作品亮相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抽象的视觉、独特的纹理、缤纷的色彩,作品呈现优雅恍如诗词般的现代感,利诺将传统经典的意大利玻璃吹製技法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范畴,并改变了世界玻璃艺术发展的轨迹。\大公报记者 张 帆
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出生在威尼斯穆拉诺岛(Murano)。策展人张毅介绍,那里是玻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岛,中世纪就成为世界玻璃製造中心。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利诺对玻璃的工艺产生浓厚兴趣。童年的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学业,进入玻璃大师Archimede Seguso的玻璃工厂学习。
年少的利诺从最低阶的学徒做起,提水、扫地到帮忙吹塑玻璃,一步步地透过观察和实践,点点滴滴累积手作技能。歷经不间断学习,从高脚杯到花瓶、从枝形吊灯到雕塑形式,利诺习得玻璃吹製中最困难的“Flying Hand”技法:不用任何模具,完全凭眼和手达到作品完美的平衡与利落优雅。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在二十三岁的年纪,利诺就获得了“大师”头衔(Primo maestro),这是威尼斯对于玻璃工艺师的至高肯定。
作为文艺復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孕育了利诺.塔亚彼耶得拉对色彩独有的敏锐和美学灵感。当大多数艺术家选择从玻璃供货商购买彩色玻璃棒来创造他们的作品时,利诺就用数十种色彩配方,调配专属自己的彩色玻璃原料;当玻璃製造公司依靠科学鉴定来决定颜色的排列组合,以避免玻璃在加热与冷却中破裂时,利诺则透过他对颜色与玻璃的了解,准确地执行创作概念,于烈焰中淬炼结晶。
同场展示“恐龙”与“泪珠”
利诺透过持续的艺术反思和技法创新,开发出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作品。是次展品中的“恐龙”系列,大幅度地使用牵引方式,于吹製玻璃中拉曳出修长、水流形的瓶口,颠覆传统玻璃平稳的造型;窄小的底座挑战整件作品的重心,不可思议的危险外形,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天使之泪”系列作品则是利诺突破自我的作品:长条的水滴形状,底部窄,肩宽,颈部十分细长,如同眼泪的造型。
利诺能以威尼斯最复杂与传统的吹製技巧,创造出精緻高雅又不失现代感的玻璃艺术。他说:“玻璃是一种如此神奇的材质。为什么?因为玻璃还活着。即使当它冷却,它仍然在移动。它与火连接,与水相连,它是如此的与自然息息相关。玻璃就是我的生命。”
打破禁忌 分享秘技
利诺的成就之所以被广泛肯定,还与他在创作生涯中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有关─一九七九年起,他应邀到美国西雅图授课,将自己的技艺和理论与当地同行分享,为美国玻璃艺术的多样性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不过,要作出离开家乡的决定,利诺还是冒了一定的风险。威尼斯玻璃吹製技法是穆拉诺岛最重要的文化产物。几百年来,吹製技术和玻璃配方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机密,泄露机密将被视作叛国,最严重的罪罚甚至是判死刑。这样的观念深植玻璃吹製者的心里。因而当利诺决定到美国进行教学时,穆拉诺岛同业以略带轻蔑的口脗告诉他说:“你要做什么是你的事,但不要教太多。这传统技法不是你的,是威尼斯的。”但利诺却认为玻璃艺术应该要更精进卓越,也不应局限在小岛,甚至应该多和不同的文化碰撞产生新火花。他说:“我们学到的一切都是来自某个地方或其他人,知识不属于任何人。没有人给穆拉诺岛带来技术,玻璃吹製者必须共同努力发展他们的技能,推动自己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利诺这样背负“民族叛徒”骂名的做法最终还是得到了家乡的认可和肯定。在暌违三十二年后,威尼斯为他举行了大型回顾展。而在张毅看来,利诺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艺术技艺,更是艺术思想:创作无国界,艺术就是世界的语言。而在该展览的开幕式上,利诺也展现了他的开放态度,他表示,无论是威尼斯还是意大利,与中国都有很深渊源,中国文化对于穆拉诺鸟也有很多启发,所以能来到中国举办展览“深感荣幸”。
人工吹製 后继乏人
对于策展人张毅和杨惠姗来说,力邀利诺来中国办展览,旨在向人才日渐凋零的玻璃吹製艺术致敬。或许也正因为此,该展览起了一个大胆的名字:“再也不会有的Lino Tagliapietra”。
张毅表示,穆拉诺鸟在二○○○年仍有两千家玻璃工厂,但到了今天只剩四百家。玻璃工厂的消失,并不是玻璃艺术逐渐失去动力的主要原因。核心问题是,威尼斯玻璃艺术是一个高度的体能性工艺。他们认识的威尼斯玻璃艺术家,几乎都以热吹製技法为主,他们都从十几岁开始学习吹製玻璃。每个人在吹製玻璃工艺上的累积,都在六十年以上。吹製玻璃的艰苦是众所皆知的,今天新世代年轻人,有几个能够每天面对摄氏一千度的窰炉高温工作环境?又有多少能够坚持数十年而勤奋不懈?在张毅看来,利诺最可贵的精神在于在时空变化更替中,坚持以一个朴素的信仰,谦逊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不断向上超越的美学。因此,利诺的艺术在今天这个一切讲求“快速”、“立即”的时代,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反省,对于现代艺术也是一个诚挚的启示。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