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古代这些饮用器具堪称高大上

点击次数:2017-09-03 09:49:05【打印】【关闭】

我国陶瓷工艺发达,陶瓷器的出现为古人饮用茶、酒等饮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古代饮用器具又有所不同。特别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古代竟然也有玻璃器皿,原来

我国陶瓷工艺发达,陶瓷器的出现为古人饮用茶、酒等饮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古代饮用器具又有所不同。特别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古代竟然也有玻璃器皿,原来,这也是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本版这些盛茶、水、酒等的器皿,在今天来说已不稀奇,但是在古代却可谓高大上。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碧琉璃杯

  东汉

  盛饮料器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出土。此杯系模压成形,成形后又经过抛光,淡绿色,透明,外壁饰有两道弦纹。经分析,此杯为钠钙玻璃,与罗马玻璃成分相符。


大约在西汉武帝时代,中国船队从今广东徐闻和广西合浦等地出发,开通了远达南印度及斯里兰卡的海上航线。通过这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印度的宝石、阿拉伯的香料等被运至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玻璃器皿、货币等也被运往东方各国,其中罗马帝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对汉朝合浦地区的玻璃制造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的合浦人从罗马人那里学会了烧制玻璃的技术,利用当地的材料,烧制出大量既不同于西方的洋玻璃,又有别于中原内地国产铅钡玻璃的钾玻璃。这件在中国出土的罗马玻璃器皿,是汉朝和西方早期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蓝玻璃碗

  西汉

  盛饮料器

  广东省广州市横枝冈出土。这是迄今中国出土最早的罗马玻璃器皿。此碗作深蓝紫色,模制成型,外壁及口沿经过打磨,口沿下的阴弦纹也是磨花,磨得不很规整,很像是地中海南岸的罗马玻璃中心公元前1世纪的产品。

  风炉、茶鍑、渣斗、茶臼

  五代 明器

  传河北唐县出土。这套白瓷茶具是陪葬用的模型,分别是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点茶用的汤瓶以及盛茶渣的渣斗。与之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瓷人像,据考证,应该是茶神陆羽像。据文献记载,由于陆羽所著《茶经》影响深远,自唐代后期起,人们有了把陆羽当作茶神供祭的风俗。卖茶人会把瓷质陆羽像供在茶灶上,生意好时用茶祭祀,生意不好就用开水浇烫。

  《茶经》中提倡的是中唐时最为流行的煎茶法,即先在风炉上的茶鍑中煮水,待水微沸,量出茶末投入茶鍑中,随即用竹荚搅动,俟沫饽涨满便酌入碗中饮用。值得注意的是,这套茶具不仅有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还有晚唐时兴起的点茶所用的汤瓶。点茶即在汤瓶中煮水,置茶末于茶盏,俟水沸后,执瓶向盏中冲茶。点茶的技巧在于点汤,所以汤瓶是重要用具。煎茶和点茶具同时存在,说明这两种饮茶法尚处于交替时期。

  网纹玻璃杯

  北魏

  拜占廷 酒具

  河北省景县北魏封氏墓群出土。这件杯非常精致,口沿内翻成圆唇,底部缠玻璃条成矮圈足,平底。杯体淡绿色。腹部缠贴3条波纹作为装饰,每条波纹有10个波峰,3条波纹互相衔接形成网目纹。器壁很薄,内壁光滑,外壁有明显的水平纹理,说明是采用模吹制法成形的。

  这件玻璃杯经X光定性分析是普通的钠钙玻璃,与罗马玻璃的一般组成相符。其装饰技法在相似的外国玻璃器上发现较多。学者认为这件杯可能是东罗马帝国时期黑海北岸地区的产品。

  这时期南方主要靠水路与外国交通,北方主要靠陆路与外国交通。封氏家族的封磨奴曾作为北魏使臣出使过张掖,所以封氏墓的几件罗马玻璃器可能从北方丝绸之路传入。

  玻璃瓶

  隋

  盛水器

  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中国制造玻璃起源很早,到了西晋时,玻璃还称作“药玉”,即指用矿物冶炼而成的器物。从南北朝开始,玻璃发展成独立的工艺部门,实用器皿已在此时出现。此瓶较厚重,透明度差,出土时盛有液体,为实用器皿。

  白瓷茶瓶

  唐

  茶具

  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出土。茶瓶亦称“汤瓶”。这件茶瓶是沏茶时盛沸水之器。唐中期以后,饮茶方法日益讲究,出现系列专用茶具。茶瓶出现略晚,它说明了“点茶法”的兴起。“点茶法”到唐代晚期十分盛行,已有取代“煎茶法”之势。

  鎏金莲瓣银茶托

  唐

  茶具

  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平康坊遗址出土。茶托宽平沿,浅腹,圈足,平面呈五曲花瓣形,边缘微向上卷。其圈足内刻“左策使宅茶库金涂拓子壹拾枚共重玖拾柒两伍钱一”,为唐宣宗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前后左策使茶库之用具。

  茶托有时被称为盏、托盏,唐人也写成“茶拓”。据唐李匡义《资暇录》记载,盏托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为喝茶时防止手指被烫而设计。

  但考古发现证明真正的盏托出现于晋代,长沙沙子塘2号墓出土的一例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早期茶托盘底心下凹,周围有凸起托圈,这批“左策使”银茶托即承袭此种形制。至晚唐时,茶托的托圈增高,有的像是在托盘上加了一只小碗。由于茶托的造型和功用都很特殊,所以与它配套的器物大抵皆为茶具。

  归复初制锡茶壶

  清

  壶体扁方形,四折方形底。桥形盖钮上饰白玉,以紫檀镶柄。壶体表面髹褐色漆,已大半剥落。壶内可见斑斑茶锈。壶底刻“归复初制”两行楷书。据《扬州画舫录》卷四、《金玉琐碎》记载,归复初又名归复,明末清初时世居扬州,善以生锡制模作壶,以檀木为壶把,以玉为嘴及盖顶,人称归壶,此实物与记载正相符合。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