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一场疫情治好了多少提前退休的玻璃心

点击次数:2020-05-01 10:45:44【打印】【关闭】

今天是劳动节,劳动节里咱们谈劳动。  我发现网上开始不流行抨击上班的烦恼了,改抨击没班上的烦恼了。  呵呵,上班也烦恼,没班上也烦恼。  在古代,大多数人的工作

今天是劳动节,劳动节里咱们谈劳动。

  我发现网上开始不流行抨击上班的烦恼了,改抨击没班上的烦恼了。

  呵呵,上班也烦恼,没班上也烦恼。

  在古代,大多数人的工作肯定是一种负担,尤其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大部分人也都不想工作,就像今天大家也都想提前退休一个道理。

  那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种地的,所谓种地就是一个人对着一块田,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跟人交流,也不需要跟人交流。

  打下来的粮食,要交皇粮,还要给地主家交租子,自己剩下的,未必能混个饱。

  《红楼梦》里有一回,乌进孝来宁府交租子,清单上都有什么呢?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子五十只,......,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御田胭脂米二担,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

  这是一个庄子交给贾府的租子,这样的庄子,光宁府就有八个。

  除了这些,还有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这相当于赠品,大约是拍马屁吧。

  要知道,田产地租并不是宁荣二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回,深刻的描述了如果要养活贾府这种级别的开支,究竟得做哪些伤天害理的事儿。

  换句话说,红楼梦给你描绘了一张准确的古代的社会分工图。

  像贾府这样,包括他们的贴身丫鬟,伺候着的有体面的奴才以及大大小小的财主老爷们,不会超过总人口比例的5%。

  这也不难想象,直到民国,我们总人口的识字率都没超过1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是文盲。

  是解放后才强制扫盲,并且普及义务教育最终有了今天这种局面,当然事实上,直到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只有4%,没你想象的那么多。

  早些年就更少,你去看看,你父母那一辈,读过大学的,就是少数了,你祖父母那一辈,读过高中的,已经是少数了。

  这是因为越往前,教育的普及率越低。

  所以搁在过去有句话,叫做“智者治人,愚者治于人”。

  这就是告诉你,有文化的掌控别人,没文化的被人掌控。

  其实这话搁在今天也是事实,没变过,只不过在古代,看着更明显。

  因为古代读书人少。清末4万万人口里,粗通文墨,就是会点文言文的,只有300万人,连1%都不到。

  进士每三年才考一次,每次才录几百个人,你可以认为比考清华计算机还难。

  所以这个“治人”就特别明显,打你考上举人开始,就可以做官了,所以范进中举才这么兴奋,举人老爷嘛。确确实实是学而优则仕,仕途的工作就是“代天子司牧一方”。

  你注意这个“牧”,司牧,牧羊的牧。说明古代认为绝大多数人什么都不懂,也无须尊重。

  今天公务员的职责是公共事业服务员,职责变了,变成了服务员了。

  为什么?

  因为识字率的普及,文化的普及,教育的普及。

  事实上人与人的关系本身就取决于人与人的智力,认知是否平衡。

  越多人受过教育,大家的认知越平衡,那彼此的关系就越平等,反之就不然。

  你看谷歌和富士康就不是一种企业文化。

  前者充斥着大量藤校毕业的基层员工,他也许没有老板的位置,但他不见得没有认知,而且学习能力很强,前景也很光明。

  所以老板就不可能像管理螺丝钉那样管理他,那自然会产生宽松的企业文化,鼓励创造的企业文化。

  可你到了富士康,可能流行的就是严格的层级管理,流程化管理,强调服从,强调纪律。

  你看到了,当他用你的劳动力的时候,他必然要求你服从,你不需要思考,你听话,执行,重复才是最重要的。

  反过来,当他用你的智力的时候,他和你的关系也会趋于平等。

  你看诸葛亮是臣,刘备是主公,刘备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他会请每个人么?不会吧。

  因为他要用到诸葛亮的智力,他就得主动放平姿态,大家彼此平视,才能讨论问题。

  刘备对着士兵就没这份耐心了,他肯定告诉你,听命行事,别多问。

  所以在古代,95%的人从事着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出卖劳动力式的工作。只有5%的人,从事着思考以及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你不要觉得王熙凤是坏女人,她弄权,贪银子。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得撇开好坏,先看本质,否则,我只能认为你没长大,还是满脑子奥特曼与小怪兽。

  王熙凤人品不太好,可是她做的那件事在劳动性质的归属上,属于思考以及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所以,她的劳动属于古代的5%,也就是治人的范畴。

  她就是荣府的CEO,把荣府几百号仆人管的井井有条。

  这样的分工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呢?随着教育的普及化,一切都变了。

  你会发现今天的工人没那么好当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流水线变成机器人在劳动,工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复杂。

  他需要学习很多新东西,才能操控现代的机器,已经远不是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的重复性拧螺丝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曾经的比例变了。

  以前是95%的人从事不动脑的工作,5%的人从事动脑的工作。现在变成了一半一半。

  有50%的人都得从事动脑的工作,而且这个动脑的复杂性越来越强。

  比如销售,他一定得动脑子。销售是一门艺术不是一门技术,人是变化的,他就得跟着变化。

  那有没有相对来说,不动脑的呢?

  有呀,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员。早些年,这是份美差,那时候很多收费员,月薪9000,十几年前,不低哦。

  但是现在呢?随着ETC的普及,这个岗位急剧的萎缩。在很多人眼里,这就叫人工智能抢占工作岗位,它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ETC,比如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比如自动驾驶,比如无人机+货栈的快递模式,等等等等。

  这还是大的方面,很多细节的方面很多人都没察觉。

  你去医院看病,会发现如果是感冒头痛之类的小病,医生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你的病情对应的模板电脑会自动弹出,你可以认为这是辅助治疗,就像飞行员开飞机,大多数时候自动驾驶,人工的作用是保驾护航。

  医生也一样,模板式的工作,都有后台辅助完成,他的作用是人工保险。

  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会变成与古代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所谓另一个极端就是不动脑的劳务性质的工作,渐渐萎缩,直到近乎没有。

  到那个时候,工作可能就变成了一种稀缺品,说白了,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一件事。

  大部分人,没事做了,当然,基本福利都会有,该吃吃,该睡睡,只是变得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当然,维持人类基因多样性这种价值,始终都是有的。

  你不用觉得这一天很晚,有生之年,几乎是必然出现的局面。

  到那时候,工作就是你求之不得的一种特殊待遇,有工作,说明你是精英。

  我知道有人会说,没工作挺好的呀,老子就稀罕吃了睡,谁稀罕当精英。

  你今天是不会稀罕,无论你做的事情需要每天学习新知识还是不用,你可能都对工作厌倦了,可到了那一天,你未必不稀罕。

  因为人想要的,绝不是普及品。

  假如你生在古代,是个农民,我相信如果让你看到今天的日子是这样的,你会巴不得穿越过来,哪怕做个乞丐,你都幸福的不得了。

  因为现代社会里,即使是乞丐,都能吃饱,这在古代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你让一个古代的普通人想象一下永远能吃饱,就和让今天的人想象一下永远不用工作了,但是有吃有睡有玩有乐。

  都是难以置信的。

  可我问你,今天的你,觉得做乞丐快乐么?

  不快乐对吧。

  你觉得不快乐,是因为你已经适应了现代社会,你觉得这是一个人人都有的底线,这有啥好羡慕的?这有啥好开心的?

  你说对了。

  人对于已有的,都不会珍惜,人想要的,绝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

  我们今天充满了怨言,没人感激自己哪怕当乞丐都能吃饱,没人感激这一点。

  大家想要的永远是那个时代少数人拥有的。

  那未来,什么是少数人拥有的呢?

  恰恰就是工作。

  当然,一定是创造性的工作,一定是思考性的工作,一定是与人有关的工作。

  你今儿想要的可能是提前退休,赶明儿,你想要的,也许就变成延迟退休。

  有事做,起码说明有的玩,起码说明你和优秀的人才们在一起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浏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