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创造玻璃,独一无二呈现艺术
点击次数:2018-09-23 09:04:22【打印】【关闭】
玻璃,相信小时候大家都玩过,亮晶晶的,五颜六色,放在眼前,世界就变了颜色。还有圆圆的玻璃球,放在口袋里,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一定都收集过。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也渐渐对玻璃失去了兴趣,但是还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一直钟爱着玻璃,并且用它来制作各种器物,赋予了玻璃灵魂,将玻璃做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自己也因此成为了资深的玻璃创作人。
玻璃与自然
Iino Naho
苜蓿杯
阳光下的苜蓿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玻璃杯中洋溢着稳稳的幸福。
这款苜蓿杯的握持部位中有一片苜蓿叶,也是用玻璃制成的,持握部位以上为杯体。设计这款苜蓿杯的初衷是供使用者当作烛台使用,然而后来发现作为杯子来盛放饮品也十分好用。
它的制作者叫Iino,从很小的时候,她就跟着作为手工艺人的祖父身边生活,耳濡目染之间,对于手工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大学读的是雕刻系,但那时的她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一句话:“万物皆可由熔化玻璃塑成。”
Iino深以为然,逐渐被玻璃这种材质所吸引。所以在毕业之后,又进行了关于玻璃工艺的学习,并创造了这款“苜蓿镇纸”。
苜蓿杯不仅在日本,在美国、法国等国家也有众多拥趸。因此,Iino又创造了一个苜蓿家族。
玻璃与色彩
小西潮
蕾丝花瓶
看到这组作品,在不经意间就会被其纤细线条所组成的精美蕾丝花纹所深深吸引,一种独特的优美气质氤氲在它周围。
小西潮所创作的玻璃器皿运用了蕾丝玻璃技法。蕾丝玻璃技法是吹制玻璃法的一种,也是威尼斯玻璃的代表技法之一。
蕾丝玻璃上纤细的线条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
事实上盘子的所有原材料都是玻璃的,如果把玻璃制品比作编织工艺品,那么编织玻璃制品用的线就是蕾丝玻璃棒(带有蕾丝花纹的玻璃棒)。因此,制作蕾丝玻璃器皿的第一道工序正是从设计并制作蕾丝玻璃棒开始。
小西潮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连原材料彩色玻璃棒都要亲自挑战制作。在经历过多次尝试后,属于小西潮自己独创的“小西色”——黄绿色、小豆色和金属绿色诞生了。
两组颜色重叠的花纹是根据春夏秋冬的形象设计出来的。当光线透过杯子,就可以观测到蕾丝的美丽花纹。
使用在小蕾丝盘中的黄绿色是小西潮原创的颜色。将盘子置于白色背景中,盘子的红色便会显现出来。
放在黑色的背景中,红色便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黄绿色。
玻璃与极致
松德硝子
薄哈利玻璃杯
大多数人拿起薄哈利杯的瞬间,不禁会怀疑它是不是由塑料制成的,然而下一秒便会恍然大悟,因为它的厚度仅为1毫米,它仿佛是可以被吸附在手上似的,拿起它的人便会感觉到这并不是一般的杯子。
松德硝子自创业以来坚持一个原则不变,那就是所有的工程都必须由工匠手工完成。
松德认为“所有人既是工匠也是质检员”,所有的作品都依靠人眼一件一件精挑细选出来。就连将玻璃杯横断打磨平整的刷制工序和控制杯口位置的最后一道工序“烧口”也是纯手工完成的。
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工极致,决定了薄哈利系列并不适合作为日常使用的器皿,为填补这一空缺,“KATACHI”系列便应运而生。斋藤表示:“所有成品的最终形态中都蕴藏着匠人精神。”
玻璃与童话
N i d o
烛台
从水波花纹的半透明玻璃中,投射出丝丝强烈的烛光。而与此同时,不透明的横条纹玻璃中投射出的则是火焰般淡淡的烛光。各种光线交相辉映,趣味十足。在这样烛光的照耀下,整个房间都产生了童话的温馨氛围。
这也正是Nido使用独创玻璃原料制作而成的彩绘玻璃的魅力所在。
2004年,矢口、真野和米屋三人共同启动Nido。
Nido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巢穴”。之所以为店铺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成员希望她们亲手制成的玻璃作品,能够在世界这个容纳着潜在追随者的舞台有一席之地,站得住脚。
烛台是Nido旗下的人气产品之一。在自然光或是灯光的映衬下,玻璃时而熠熠生辉,时而产生光影效果,能以不同的曼妙身姿示人,同时具有强烈的童话色彩。
这款烛台名叫塔帕尼之塔,是工匠根据自己想象中芬兰友人塔帕尼所居住的街道制作而成的。
吊灯“马戏团”。这款吊灯点亮后如同在夜空中浮动着马戏团小屋,整体风格较为柔和。
平常人眼中的普通的玻璃,却能幻化出这成这样精致、独特艺术品,这是源于专注、认真、负责,愿意花时间去把一样东西做到极致的精神,也是这些玻璃艺术家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注入到了作品之中,赋予了作品灵魂。
在《日和手制》中这样的手作艺术家们还有很多,他们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制作着纷繁多样的作品,但不变的是他们埋头于工作间内,一点一点打磨自己的作品的专注和刻苦, 其实这也是在打磨着自己的生活和对待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