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当画布,从小“画”到老
点击次数:2017-11-03 09:08:53【打印】【关闭】
提起玻璃画,很多人都会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靠山镜。靠山镜,顾名思义就是靠在“山”上的镜子,不过这个“山”,是特指农家人住屋的山墙。一般靠山镜上都绘有色彩鲜艳的代表吉祥的图案和对联。据老人们回忆,这曾经是人们结婚时的必备物件。只是后来各种形式的装饰画增多了,玻璃画逐渐被取代,再加上老手艺人的流失,玻璃画已经不复昔日辉煌。但年过七旬的邵碧云大妈对玻璃画情有独钟,她一直保持着对玻璃画的痴迷。
邵大妈今年73岁,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训练,靠着自己几十年来的探索和天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学习了在玻璃上作画。家住建德梅城镇宝华洲社区的她在附近一带也是小有名气,很多人家中办喜事,都上门求一幅吉祥画。
不给家里添负担
放弃专业深造的机会
邵大妈在绘画上极具天赋。小时候,她总喜欢上街捡一些小卡片回来,在小卡片上画上各种山水花鸟,然后贴满自己的房间,家里人都为之震惊,觉得这么小的孩子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能把自己身边的事物画下来,而且还画得栩栩如生。当时美院的一名老师听闻就愿意推荐她上专业的美术学院,但前提是拿到初中毕业证。受到老师的鼓舞之后,邵大妈不仅更加对画画感兴趣,学习上也是更加努力了。最后,邵大妈如愿考上了严州中学的初中部,但因为家中贫困,生活拮据,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供她上初中。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邵大妈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决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学习画画。
即使这样,也没有扼杀邵大妈的画画梦想。在那之后,邵大妈更加勤奋地学习,晚上学习画画,白天就跑建德三河的一个农村里去教小孩子们学画画。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第二天要上的课,邵大妈都提前备好课,不懂的地方需要请教他人,不认识的字需要自己查字典,所以经常备课到深夜。
结婚后,邵大妈生育了三个孩子,一心扑在孩子的身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画画。直到有一天,老伴儿向公家租了一套房子,房子又破又旧,邵大妈就买了一些白纸,贴在墙上,觉得白纸太单调了些,她就开始在白纸上作画,老伴儿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老婆这么会画画。孩子长大些,邵大妈有了自己的时间,她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画画的生活,画的画第二天拿出去卖。“那时候,我一幅画卖三四十块钱,赚的钱也算是补贴家用了。”邵大妈说,那个年代,玻璃画比较流行,很多人家中办喜事,都会上门买画。渐渐地,她也学会了画一些老寿星、花鸟等吉祥图案。
废旧材料成画板
画出五彩缤纷的生活
“玻璃画与其他的水彩画、油画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画技法和在纸上作画完全不同,因为镜子有镜面效果,需要从反面作画。”邵大妈说,玻璃画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有些镜子比较大,手够不到的地方,就需要站在反面作画,而且玻璃画画面清晰,可以保存多年,而不退色。“这只老虎玻璃画,已经有24年了,现在看去还是色彩分明。”
邵大妈的家里堆满了画,除了玻璃画,你会发现石头上、木板上也是画满了画。邵大妈说,她和老伴儿会经常出去捡一些废弃材料回来,当画板。“这两块石头是我们出去散步的时候搬回来的,觉得就这么放着不美观,我就画了一双兔子在上面。还有这个,是老式脸盆架上拆下来的圆木板,我也画了两只小狗在上面。这是人家送上门的废弃玻璃,他们没什么用了,但知道我喜欢,所以就给我送过来当画板。你猜猜这是什么材料?这是泡沫广告牌,我和老头子一起扛回来的,上了底色,再在上面画了鲜艳的花。”邵大妈说,除了这些,她也在自己的鞋子上、衣服上作画。一些废旧的物品、一件简单的衣服、一双纯色的布鞋,经过邵大妈之手,瞬间焕发光彩。
夫人画画,先生题字
一生诗情画意
邵大妈喜欢绘画,老伴儿写得一手好字,所以经常是由邵大妈画画,老伴儿题字,一幅画就算圆满完成了。邵大妈说:“我文化程度不高,字写得不好看,所以题字部分就交给我老伴儿了。你瞧,院子里那堵墙上的画就是我画的,那字是我老伴儿写得,就是为了纪念梅城大坝造好。现在梅城改造,隔壁房子都拆了,政府却因为墙上的画,保留了这一堵墙。”
老伴儿知道邵大妈喜爱画画之后,两个人也会去参加一些展销会。在一次展销会上,老伴儿看中了一只草编的老虎,一问价格要13万元,考虑到家中经济条件有限,最终没有买。但是邵大妈拍下了草编老虎的照片,回来画了一副差不多模样的老虎玻璃画送给老伴儿。从那之后,邵大妈开始画各种形态的老虎玻璃画,还由此得了一个“老虎大妈”的称号。
从小开始学习画画的邵碧云,对绘画的热情保持了一辈子,时光的流逝丝毫没能减少她对画画的热情,“现在有很多人邀请我出去画画,但是我女婿都不让我去了,考虑到我年纪大了,而且搭台画画也比较危险。”邵碧云说,她现在的生活就是跳舞、作画,然后跟老伴儿一起出去旅行。在别人眼中,他们把柴米油盐、平淡枯燥的生活过成了诗情画意。